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温暖包”冬日送暖,让善与爱扎根成长!
来源: | 作者:luguhugongyi | 发布时间: 2016-12-26 | 225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云南宁蒗山区里,冬至后的数九天是每年里最冷的日子,孩子们总是搓着发红的小手,瑟瑟发抖。但这个冬天,对于新营盘乡毛菇坪小学的同学们,有了不同,因为壹基金“温暖包”来了。


    今年是泸沽湖公益中心在宁蒗山区执行“温暖包”任务的第二个年头,宁蒗地区共分配得364套“温暖包”。从12月5日物资运达永宁中学,公益中心的小伙伴们着手分包、奔波联络、作活动准备、安排车辆等,12日在拉伯乡格瓦完小举行2016宁蒗地区“温暖包”启动仪式和完成首批142套“温暖包”发放,至23日在新营盘乡毛菇坪完小进行二期活动进行222套“温暖包”发放,共364套满载着远方爱心的“温暖包”已全部发送到山区孩子们手上。


拉伯乡格瓦完小“温暖包”发放活动相关链接: “温暖包”伴你过冬--2016宁蒗启动

 


    新营盘乡位于云南宁蒗县城南面,距离县城20公里,平均海拔2600米,正好位于宁蒗的中部。全乡地形多为半山区,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乡内尚有村落未通电和公路。全乡居民多为彝族,有少数汉族摩梭和普米,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毛菇坪完小以及下属两个村小现有学生共222人,教师10名均是从外乡调度的。公益中心去年执行的壹基金“壹乐园音乐教室”项目,毛菇坪完小也是项目受助学校之一。


    经过公益中心工作人员和学校多天的活动筹备后,12月23日早上,载着“温暖包”的卡车缓缓驶入毛菇坪完小校园。这是第一次有外界爱心人士来到毛菇坪完小发放物质,中心校校长杨世华和毛菇坪完小校长李子刚早早就带领着全校师生兴奋地期盼着。得知“温暖包”要来,家长们也都赶来了。除了泸沽湖公益中心的杨老师等三人,参加这次“温暖包”发放活动的还有远道而来的19位参访团代表,包括云南联合救援队的项目负责人、云南众益的项目负责人、怒江蓝天公益救援队代表、壹基金深圳办代表、壹基金上海办代表和11位壹基金“月捐人”代表,其中一位月捐家人还是特意越洋从马来西亚赶来的。


    活动开始,先由中心校杨世华校长代表学校和家长作了欢迎致辞,壹基金“月捐人”代表为大家讲述了“温暖包”的由来、组成和活动介绍,然后就是热火朝天的“温暖包”发放啦!一直翘首以待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拆开“温暖包”;有些一、二年级的小同学个头还没有“温暖包”的箱子大,只能让家长帮忙拆包。孩子和家长们看到箱子里崭新的越冬服装、小袋鼠玩具和各种文具,传出一阵又一阵惊喜的赞叹声。参访团的代表们也纷纷来帮忙,亲手帮孩子们换上新棉衣和棉靴,戴上手套和毛帽,一下子整个校园里满溢着暖暖的爱。

 


    一位家长激动地拉着校长的手喃喃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个小女生紧紧地抱着小袋鼠玩具,坐在奶奶身边,羞涩地说“我想今晚就抱着小袋鼠睡觉”;一个孩子穿着新棉服,正一笔一划认真地给不知名的“月捐人”叔叔阿姨写明信片:只有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自从去年为毛菇坪完小建立了“壹乐园音乐教室”,学校就把民族音乐的教学引入了课堂。校长自豪地说,“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吧!”于是,在校长组织下,孩子们手拉着手热热闹闹地跳起了彝族传统的锅庄“大体舞”,全场一片欢腾。受到孩子们的感染,老师们、家长们、最后连参访团代表们都加入到了舞蹈当中,校园气氛再次升温!跳舞间歇,孩子们唱起了优美的彝族山歌。凉山彝族本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盛产歌者和诗人的民族,但受制于生存环境的艰辛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埋没了不少好苗子。希望不仅仅是物资的捐赠,还有更多合宜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能进入小凉山,让更多的贫困山区孩子能获得教育机会,点燃他们的梦想之光。

 


    从校长处得知学校有三个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公益中心工作人员和参访团决定分头去家访了解情况。公益中心杨老师这一队去探访的一家,孩子父亲患有精神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母亲独自在外打工养家,小叔还在上大学,家里就靠爷爷奶奶照顾着。另外两队去探访的家庭,有一家父亲在牢狱中,另一家则孩子是孤儿。在贫困山区里,孤儿和“事实孤儿”的成长环境都普遍较为复杂和艰难,除了需要政府和外界的经济援助,对孤儿和“事实孤儿”的心理健康关爱与合理引导是极其需要却又极其匮乏的。

 


    家访结束回到学校后,这次“温暖包”活动就正式结束了,公益中心人员及参访团与孩子们依依惜别。大家走出校门,回头看到孩子们还站在二楼阳台上,露出一个个戴着新帽子的小脑袋,朝叔叔阿姨们挥着手,喊着“阿扎扎博,阿扎扎博(彝语:再见)”。每一分的关爱都是一颗善的种子,每一分的付出都是一滴雨露,点点滴滴,携手在贫困山区播种善和爱、收获希望与成长。这个冬天,孩子们因为有你而温暖;这份善,相信也会扎根成长。


    在分发“温暖包”时,公益中心杨老师曾经问一个小女生,“今天高兴么?”

    孩子说,“高兴!因为学校是新的,衣服也是新的。”

    “孩子,以后日子也是新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