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泸沽湖公益中心“爱心暖冬-新营盘计划” 新年暖心关怀贫困山区留守老人
来源: | 作者:luguhugongyi | 发布时间: 2019-01-04 | 198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810月底,泸沽湖公益中心为宁蒗县新营盘留守老人筹集冬被的“爱心暖冬-新营盘计划”公布后,获得了各方善心人士的支持,成功在两个月内筹集了308套冬被及被套,并于2019元旦之至全部派送至新营盘乡四个贫困村落的留守老人手上,带去各界善长仁翁的暖心关怀!

   
新营盘乡地处宁蒗县偏远山区,生存条件艰苦,很多村落尚未通路,经济极为落后。青壮年人为了摆脱贫困纷纷外出务工,余下老人和小孩在家乡留守。泸沽湖公益中心这次“爱心暖冬“计划覆盖新营盘乡四个彝族村落共282户贫困留守老人家庭:新华村118户、窝子村48户、马龙塘村72户、大老包村42户。

   
去年10月,公益中心义工在新营盘乡牦牛坪下的四个彝族村落走访,了解当地留守老人情况,一户一户去登记。除了新华村,其他三个村落至今尚不通公路。看到满目依旧破落的木楞房、木板床上不足以御寒的僵硬破旧被褥、单薄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们,我们感觉心情很沉重。四个贫困村落中都有不少聋哑人,多家五保户。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低下,留守老人们基本是文盲,不识字,很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认得,更不会听说国语。由于地处高海拔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进出困难,土地作物出产又低,村子鲜有外来人员。我们猜想,村民们祖辈居住在这里,估计有近亲通婚的情况,也许是导致了当地聋哑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

   
“爱心暖冬-新营盘计划”公布后,公益中心陆续收到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和捐赠。其中收到物资捐赠共76床被子、44床被套,捐款人民币26909元:
 

 

   
所收捐款用于采购2326斤重棉被及264床绒毛被套支出共计25719元,余款1190元用于物流费用。由于普通快递及汽运只含运费到宁蒗县,转到永宁乡物流站后,物流站均要收取另外的中转费。因而在陆续多次收货中,公益中心支付中转物流费约合有1800元。元旦期间去派发物资,租用卡车费用支出共1400元。这次项目执行中的义工差旅费及多出的物流、租车费用则是公益中心自行承担的。


   
12月,公益中心请新营盘当地村落里稀有的几个文化人帮忙当临时义工,再次核对了留守老人们的家户、人数和名单。一切准备妥当后,在1231日完成装车;于11日元旦清晨,两辆载满爱心冬被的车子从永宁整装出发,首站是唯一通了公路的新华村。鉴于海拔高,地势多弯,路上还有积雪,我们的车辆只能小心缓慢驾驶。


   
中午终于到达新华村,村民们已在当地临时义工的组织下聚集等候了。义工按照已登记好的留守老人家户名单,一户一户有条不紊地点名签发爱心物资。由于村民们大多不识字,义工只能和村民反复复核姓名、然后让他们按手印代签。


   
在新华村的冬被发放工作完成后,我们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毛路艰难地把车开到马龙塘村。两村相距不到四公里,竟整整开车走了一小时。考虑到马龙塘村、窝子村和大老包村都不通公路,路况艰险,卡车难以再开进窝子村和大老包村,公益中心便请当地的临时义工帮忙,提前组织窝子村和大老包村的村民们集中到马龙塘村,以便统一发放爱心冬被。纯朴的村民们早早就冒着寒风,步行到了马龙塘村等候。


   
老人们拿到松软厚弹的棉被和被套,开心得像小孩儿一样。


   爱美的阿妈见义工拍照,赶紧把嘴巴抿起来,遮住缺了的牙,但禁不住内心的欢喜,眼睛眯成了两道弯弯的细缝。


   
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能切切感受到老人们收到礼物时那份简单的快乐、和他们溢于言表的感激。我们开车离开时,村民们跟随在车子两侧,竖着大拇指,用土话和彝语不断地说着“谢谢”,惹得我们经常走访贫困村落的义工小伙伴也不禁眼睛发热。


   
这次冬被的派发,以一床棉被加一床被套为一套,基本按留守老人登记名单以一家户一套的原则发放;对于五保户和家庭人口众多的家户(共26户),则多派发一套予以照顾。故该次受助的留守老人家户共为282户,308套爱心冬被全部派发完毕。

   
谨此,再次感谢各界善心人士对宁蒗贫困山区的关注、对泸沽湖公益中心的信任、对“爱心暖冬”项目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继续支持泸沽湖公益中心的工作,为同一份大爱,同一个愿望,再次携手前行!祝福大家2019健康快乐,吉祥如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