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摩梭古老的娱乐性舞蹈-甲搓舞
来源: | 作者:luguhugongyi | 发布时间: 2018-08-28 | 4599 次浏览 | 分享到:

(节选自《中国摩梭人》,和绍全主编. 独立配图)

  《甲搓舞》,又称打跳或锅庄舞。“甲搓体”意为美好时展的舞蹈,凡有祭祀典礼、红白喜事,过年过节,社交活动,男女青年们相聚一块时,都跳“甲搓舞”。甲搓舞的起源,因为摩梭人无文字,只能是靠口传,无法考证。据说古代摩梭在受到外民族的侵犯袭击时,一天晚上敌人准备偷袭,部落首领发动本族民众,在村口场坝上烧起一堆堆烈火,人们围着熊熊火塘,齐声呐喊跺脚,如地动山摇,制造声势,助长威风直到天亮,敌人看到这种阵势后,败阵而逃,摩梭人取得了胜利,为庆祝胜利,人们围着火塘唱着歌,跳起欢乐的舞蹈。庆祝打退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于是,“甲搓舞”变成了群体娱乐的广场舞蹈,久而久之,这种舞蹈形式形成人们庆祝丰收、庆贺节日、祈祝神灵的歌舞,也成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结交阿夏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打跳“甲搓体舞”,摩梭人只要有高兴的事,大家必定举行“打跳”这一民族民间艺术活动。

  随着摩梭人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的发展,“甲搓舞”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其内容包括“搓友”,即开场起点或大跳,“甲搓优”即邀舞体或请观众一起跳舞。“甲搓”舞有浓郁的高原民族的风格特点,欢乐热烈的气氛,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及感染力,世代的流传在摩梭人民间,参与跳“甲搓舞”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上千人。舞蹈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快时豪放刚健,慢时悠然自得,在节日庆典时,摩梭人以村为单位,有时几个村落联合打跳。领舞者领头,用笛或芦笙伴奏,人们围着篝火,面向火堆、紧挽手臂,五指交叉,随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舞随着曲调的旋律节奏花样多变,时而舞步轻盈,时而节奏明快,或刚健粗犷或热烈欢快,身着盛装的姑娘小伙组成一个不断滚动的彩色长龙,不时发出“阿喏、阿喏、喏”震耳欲聋的吼声,在熊熊燃烧的篝火光焰中在月光明媚或月色迷蒙中,只任自己的身体纵模在欢快的舞蹈中,踏着忽而轻快飘逸,忽而矫健粗犷的舞步,跳的如痴如狂,几乎忘我的境界,自己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表现出浓郁的摩梭人的民族性格和舞蹈特色,给人们以新鲜别致、浑朴自然、潇洒自如的感觉,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热爱生命的活力、青春的浪漫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令人心灵震撼。





  
在整个《跳甲搓舞》的过程中,围观者,不分民族、地域,随着歌声,纷纷插进自己要好的朋友之间,歌词这样唱道:
会跳的人儿快来跳,不会跳的人快来瞧,

快来唱快来跳,今晚不跳何时跳,

踏破星星跳落月,一直跳到公鸡叫,

喏!喏!喏!

接着又唱道:

阿夏我们在一起,

就像到了百花园,

阿夏我们在一起,

歌舞欢乐情意浓,

……

  以《甲搓舞》为主体的舞蹈中,还有《尔搓》天鹅舞、《郭增几特》鸽子饮水舞、《艾普可可》公鸡斗架舞、《克咱杂》找阿夏舞、《格姆搓》格姆女神舞、《库史搓》新年舞……




  摩梭人《甲搓舞》打跳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起源古老悠久,而且传承至今是全民性的活动,俗话说的:“有口的都会唱歌,有走的都会跳舞”,舞蹈是摩梭人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

(一)“打跳”的形式

  摩梭人的“打跳”,一般在节日或特殊的日子,进行的时间在傍晚,由乐首吹奏竹笛或者芦笙领奏,舞者五指交叉手拉手围成圈,围着篝火边唱边跳,气氛和谐,舞步优雅。舞曲据传有72调,现在有一部分由于无文字记载而失传,“打跳”是一种娱乐性舞蹈,社会作用是娱乐但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心态的调整,和谐的展示,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民风民俗、婚姻家庭、生产劳动、族群起源等,作用不亚于摩梭人的“历史课本”。



二)音乐的特点
 
《甲搓舞》的音乐是热情奔放,粗犷有力的,表现了摩梭人的开朗大方,积极乐观,豪放不拘的性格,表现了摩梭人团结齐心,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音乐的特色与共融

  《甲搓舞》舞曲的拍子,多为二拍和四拍两种,节奏是舞蹈音乐,特有的跳跃效果,音乐在音色上无论是笛子、芦笙还是人的合声,都是一种异常的音乐色彩组合,音调多元,色彩斑斓。由于摩梭人与多民族杂居,因此,音乐曲调与其他民族音乐曲调也有共融性。如藏族、彝族、傈僳等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又不失具有摩梭人的独特风格。
 

  《甲搓舞》为主体的舞蹈,充分展示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庆祝胜利的狂欢;节日的欢乐,丰收的喜悦;男女追求美好爱情母系家庭的情爱;展示着尊母、崇母、母爱的古规以及摩梭人互助合作、休戚与共、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