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摩梭麻作
来源:摘自《走婚的人们》 | 作者:宋兆麟 | 发布时间: 2015-12-07 | 2777 次浏览 | 分享到:

   麻作,指将麻织成布匹的纺织技术。摩梭人虽然古代食肉衣皮,善于揉皮工艺,但是对麻的应用也是很久远的。当地流传一个纺织女的故事,就是一个实证。

     
在泸沽湖东岸贾戛拉日山的山坡上,有个和尚村,当地传说远古时期,该村的普米和摩梭居民,由普米巫师陪同去村后峡峪石下祭山神打猎,猎获一鹿,就在山峪岩石下烧煮,鹿肉已飞离四散。巫师认为鹿是山神饲养的家畜,猎取必得罪了山神,使鹿肉飞散。第二天,村里摩梭良扎估渣家的姑娘纺织麻布,飞来一只花色小鸟,在她的眼前飞来飞去,妨碍她织布,她举起织布梭子把鸟打死。此鸟是山神饲养的家禽,也触怒了山神,吹起一阵狂风,把这个姑娘连同她的织布机一并吹到祭山神处的岩壁上。这个姑娘在岩壁上嚎哭呼救。

     良扎估渣家去岩壁下向山神要求释放姑娘,山神要索取黑白牦牛各一千条,一说黑白绵羊各一千只,才能免罪。良扎估渣家贫穷,没有牦牛,只能把家里一群绵羊全赶上山向山神赎取姑娘。但不合山神旨意,又一阵狂风把羊群吹起粘在对面的岩壁上。普米语把粘着摩梭纺织女及织布机的岩壁叫做“良木孜哈邪”,“良木”是普米对摩梭人的称呼,“孜”义为姑娘,“哈邪”义为岩壁,彝语叫做“阿木惹玛第亥”,“阿木惹玛”义为姑娘,“第亥”义为粘着。汉话叫“姑娘岩”。该岩甚高,海拔约二千七百米。远看头像姑娘,肩披一片羊皮,坐在麻布织机上。

     姑娘岩上的摩梭纺织女形象,是当地普米、摩梭对自然界岩石形象赋予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形象,并用神话把这种形象的意义固定下来,这样的神话就具有了浓厚的民族历史意义。说明摩梭人早已掌握了纺纱、织布技术。




     纺织是摩梭人最主要的手工业,由妇女承担,冬春两季是妇女忙于纺纱和织布的季节,主要工具有纺轮、纺架、纺车、线架和织布机。

    
原料有三重:麻、火草和毛。

    
毛多来自山、牦牛,以“揪日”纺毛纱,其意为“转起在”的东西,也就是纺轮。我们所看见的纺轮主要为木制,较大,直径8厘米,厚1-1.5厘米,中央有孔,上安一带钩的竹杆。纺纱前,先以手捻一股毛线,并将其拴在纺杆上端,然后将纺轮垂下,沿着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毛线增加了捻度,这样纺一段往竹杆上绕一段。纺好的毛线可搓绳子,也可织毛布,但是数量很少。纺轮的操作方法不限上述一种,还有一种纺杆无钩,但较长,在腿上用手捻,从而增加捻度。另外,还有一种纺轮,杆上无定捻设备,纺纱时地上放一块河光石,石上有一小坑,妇女把纺杆置于坑内,用双手捻动而纺纱。这种纺轮是比较特殊的。

    
织麻布是最重要的纺织内容,所用原料是麻和火草。麻又分两种:缐麻和苎麻,一般织麻布多用前者。

    
把麻收割以后,要经过一系列加工才能制成麻纱。事先放在泸沽湖或河里沤,天凉要沤半个月,天暖要七、八天;剥皮,麻杆留下烧火;在湖、河里漂洗干净;理梳成细麻纤维,这项工作是由妇女在早晚、田间休息时进行的,并绕成麻团;在锅里煮,必加一些草木灰;洗净。




     摩梭人的纺纱工具,除纺轮外,还有一种纺架,称“克布的”,它是在一根木轴上安一个马蹄形的木架。利用木架的旋转而进行加捻。其优点是携带方便,比纺轮效率高。但是当地的主要纺具是纺车。该车较简陋,它是在一个丁字形的底座上,在横木中央安两根立木,其上装置一个纺车轮架,在底座的长木头上,安一锭纺锤,再在纺锭和轮架之间栓一绳,人们可利用手摇木柄转动纺车,进行纺纱。

    
另一种纺织原料是火草。当地有一种野生“其巴”,又称大火草。仲夏之际,广大妇女纷纷上山把火草的叶子采回来。将火草叶铺晾在簸箕或竹席上,然后将捣烂了的野酸梅撒在火草叶上,经过一个小时的浸润,引起火草叶的表皮与内部纤维分解,这是把纤维拉出,捻成火草线,供纺织麻布使用。火草并不结实,而是比较柔软、暖和,一般是以麻纱为经,以火草为纬,两者交错使用。

    
当地的织机称“匹大力”,汉意为打麻布的东西。摩梭人的织机较大,是坐式的水平机。它有一个长方形机架,长二米,宽一米,高1.7米。在70厘米高的地方,前后分别安置绕经棍和卷布轴,中间安有两片综,上有吊绳,下有踏棍,利用两足变综,使经线分为面经和底经,一上一下,互相交换。织布者坐在后边的木板上,一方面利用两足变经,另一方面以双手织纬,织一根,往后拉一次综片,起打纬的作用。由此不断织纬,逐渐把麻布织出来。




     通常的麻布都很长,但是面幅窄,一般为30厘米。其中又分优良差三等,上等麻布经纬100根;中等麻布经纱80根;下等麻布经纱40根,分别供坐裙子、裤子和麻布口袋使用。

    
一个妇女利用一年闲散时间,可织24排好麻布,每排按5尺计算,共120尺,能做两条裙子。中等麻布能织40排,6排可做一条裤子。下等麻布可织60多排。

    
此外还有一种踞织机,能织毛布。




     编织包括麻编和竹编,前者编鱼网、虾网,后者是以竹子编织各种生产工具和用具。

    
竹编均砍青竹,用尖刀破为竹条,粗细不一,供编织不同的器皿。编织器物有背篓、小竹篮、鱼筌、竹席、马咀兜、仓篓、筛子、簸箕等等。

    
一般竹器男子都会制作,主要由老人带领青年,一代代传授技术。比较讲究的用具,只有手艺较高的老人才能编织。这些匠人所生产的产品,除自家使用外,也把部分产品用于换取自猪膘肉、粮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