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摩梭话丰富的人文性
来源:摘自《永宁摩梭“母系”文化词群研究》 | 作者:许瑞娟著 | 发布时间: 2016-04-06 | 3028 次浏览 | 分享到:

   语言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反映文化的符号系统,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人文特点”。摩梭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反映了摩梭人的母系家庭形态、异居走访制的两性关系以及尊母崇舅的伦理道德观念。反映在词汇中,如“依咪(母屋)”、“谢纳咪(大海)”、“机纳咪(大山)”、“开咪(大篮子)”、“机咪(大坛子)”、“达咪(房屋大梁)”等。“咪”在摩梭语中表示母亲和女性,并引申为“大”的意思。反映在摩梭谚语与民歌中,如:

 

地以山为高,人以母为大。

地上最长的是大大小小的路,儿女说不尽的是妈妈的恩情。

阿夏可以找到几十几百个,阿妈只会有一个。

摩梭男儿英俊魁梧全靠舅父的养育;摩梭姑娘美貌能干全靠母亲的恩德。

锅庄上不能抹鼻涕,舅舅的骨头啃不得。

牛马关在一个圈里一个晚上都合不拢,不同血缘的人住一家一天日子也难过。

人要尊重自己的母亲,只有蝌蚪才会忘记自己的母亲。

没有铧口犁不成田,没有达布(母系大家庭中的主妇)成不了家。

同一窝鸡子不相欺,同一个母亲的儿女心相连。

阿夏离散了可以着找,婆娘死了可以再娶,妈妈死了再也找不着第二个。

姑娘美俏俏,全靠母养育;要想娶姑娘,必得妈开口。

会干活的人多得很,可没一个抵得上我妈。

有知识的人多得很,可没一个赶得上我妈。

善歌舞的人多得很,可没一个赛得过我妈。 

 

   从摩梭语言中所反映的特点可以窥视摩梭人的母系家庭形态及其独特的两性关系,尤其反映了摩梭人尊母崇母、以母为大的道德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摩梭人的谚语很丰富,大部分是祖辈相传的生产生活经验以及共信共行的道德信条,主要反映民主团结、家庭和睦、礼仪信仰、文明礼貌等内容。教育世人守信用、重友谊、尊朋友、敬长辈、知廉耻,嘲讽愚蠢狡诈、懒惰愚顽,赞扬崇明才智、勤劳智慧,教导人们谦虚谨慎、忠诚老实、好学有为等。如:

 

马的力量在四只脚上,人的智慧在一颗心上。

底尖的篮子放不稳,骄傲的人常摔筋斗。

牛奶里不能放盐巴,好朋友不能说假话。

乌鸦不用说母猪黑,人相处不要揭短处。

金沙江水声不大底下有金子,山沟溪水震山响却只有石头。

青蛙学着豹子跳,只有陷入烂泥塘。

弯曲的筷子夹不起肉来,不合气的兄弟理不了家。

雨后彩虹虽美但太阳落山就消失了,父母留下的金银不会成儿女终身财富。

猪尿泡吹足气就难压到水底下,男子汉有骨气就不怕被人欺负。

 

   摩梭人的民歌有《阿夏情歌》、《唱给阿夏的赞歌》、《求婚歌》等,这类情歌既表现了摩梭青年男女对幸福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又反映了摩梭人强调自由恋爱的两性情爱观;《怀念妈妈的歌》、《赞美母亲的歌》反映出摩梭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歌曲中塑造了无数善良、勤劳、慈祥、贤惠、聪敏的母亲的高大形象,反映了摩梭人对母爱的深刻领会与尊母崇母的伦理道德意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