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路在前方(一)在路上
来源: | 作者:梓箬(撰文于2008年5月) | 发布时间: 2014-07-29 | 13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条公路,一条山路,把世界分成了两半。


一根细细的红索桥,便是连接金沙江两岸的唯一通途。


然而,既然有了路,就会有希望。路,在前方。

------ 2008年5月,云南贫困山区短线调查行记


(一)  在路上

       我们已经在崎岖的山路上行使了约莫五个小时,前方的路越来越寂寞。早上从丽江城里出发,然后就一直绕着山脊沿着蜿蜒的山道进发。为了在天黑前赶到第一个目的地,轮不停歇,中途经过宁蒗的小镇,也不舍得去吃饭,匆匆买了些饼大家在车上狼吞虎咽地啃了,就算解决了午餐。

      这是辆永发小卡车,人坐得很是不能安稳,特别颠簸在满是大小石块的狭窄山路上时,人在拥挤的车厢里,就像抛在浪里一样的翻腾。后面货厢里装载了一些热心人为孩子们捐赠的文具和衣服。11箱文具是在丽江教学的刘梅老师特意为拖支小学和拉百小学的同学们准备的。刘梅老师是继杨二车娜姆后第二个留学美国的摩梭族人。凭着海归的身份,她本可在繁华的大都市里谋求到高薪的职位,但是她却回到了丽江,当起了英语老师,并尽其所能帮助家乡的贫困学子。

       数不清,这里有多少座山,沿着金沙江畔两岸,一座接一座,一个山头挨着一个山头。细细的山路,环绕着山峦,就像一根随意缠绕在山体上的麻绳,回头望,不能相信那就是我们走过的路。我问,这条路是怎么变出来的?是上天的鬼斧神工,还是人类和大自然抗争的力量?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成了世外的隐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年前,为了逃避战争和迫害而躲进山里的祖先们,大概不曾想到,十年八载,当他们安享着波澜不惊的山地生活时,世外已是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早上刚开始进山时,尚兴人间烟火的一段修辟了公路,还算好走。但连日的大雨冲刷山体,疏松的泥土已被冲垮,沿途很长的一段山泥倾泄,泥石滚落压上公路,还没来得及清除。好几处明显的山体滑坡,连被翻出的草根都清晰可见。由于山路狭窄、雨天泥泞路滑,重型的机械设备根本进不了山,只能依赖零星的人力趁着细雨清理一点路边上堆积的乱石,装上小车一批一批的拉走。落后单薄的人力和工具,面对危险严重的山泥倾泄,是一种根本的无助。

       车子蜿蜒渐上,离开了公路,贴着山体颠簸在大概1.5米宽的山道上,最宽处也不过两米。弯多拐急,经常不到十米就一弯,总是看不到远处的方向,仿佛怎么走也走不到尽头。悬崖陡峭,万丈深堑下便是汩汩的金沙江;海拔高处云雾弥漫,视线所及不到五米,逃出了一团云雾,不到半小时,又被另一团所吞噬。云里,雾里,山上,崖边,一车人的生死就掌握在司机大哥的手里了。有多少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场混沌,云里、雾里,看不到阳光,找不到出路?当云雾散开的那一瞬,望向山坳的村落,仿佛看到了,却又看不清。阳光,什么时候会射进山涧,照亮那村头的小路?

 

       司机大哥说,这就是云南的山路,200公里的路要开车走上7、8个小时,步行的人要走四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滇山之困,困于无止尽。半山上,车子越过一个背着箩筐的行者。他并没有招手要求搭顺风车。我们不知道他的目的地是何处,但是要翻过这座山,那是一周的脚程。

      我们还看到一个老阿妈在悬崖边。老阿妈不知道已经在那里矗立了多久,听到汽车的声音,她回过头来看看,又扭头回去继续张望。我们讨论着,她是在寻找迷路的山羊,还是在等待远去的儿女归来?她躯偻的背影幻化成无声的孤独,不断在我心头扩大。还有多少这样的老阿妈,孤独守候在贫瘠的山头上,日盼,夜盼?

      山道越来越窄,越高越偏僻。悬崖边上连一棵树或者一块岩石都没有,如果车子打滑,没有任何阻挡,肯定是直接坠崖。路面全是大颗的碎石,我们听到它们恶狠狠地刮着轮胎的声音。司机大哥表情严肃,紧张小心地牢牢把着方向盘。除了我们的车子,不见任何人迹或动物,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但是赵云很坚持的说,就是这里,村子就在前方。

      虽然非常小心翼翼,时速只有十几公里,还是出问题了。路面尖锐的碎石割破了疲惫的车胎,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已经是晚上七点了,幸而天还没完全黑。司机大哥检查车子后说,两个轮胎破了。环顾四周,除了山峦还是山峦,攀上岩石张望,也没能搜到村子的影子,不知道前方还有多远的路。也没有退路,前一个村子离此地非常远,步行求援的话要走到第二天天亮。天渐暗,飘起了小雨,山风冷冷地吹,除了我们的谈话声,就只剩下风声,还是风声。抛锚的车子在昏暗中越发的突显寂寞。荒山中,万径人踪灭。那一刻,我们终于发现我们的处境有多么的孤独。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能立刻解决问题赶到村子里,我们就只能在荒山中过夜了,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干粮,夜间温度会异常的低,而且将会发生什么,一切都不可预知。三位男士立刻动起来,七手八脚地搬出备用轮胎,却发现没有千斤顶。幸亏我们有一个经验老到的司机大哥,花了40分钟,把轮胎换上了。

  

      抓紧时间继续赶路。车子艰难地颠簸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前进,车身抖得更厉害了。连行山路经验丰富的司机大哥都说,这一趟,是他走过的最困难的路,他是捏着一把汗在开的车,他要对我们的生命负责。自助者天助也,不到半小时,我们看到有放养的马匹在山头上吃草。贫瘠的山头,瘦弱的马匹,艰难的生存,但起码,说明前方有村落。大家都来精神了,瞪大了眼睛搜索村子的影踪。终于,眼看天将要完全黑下来的一刻,我们看到了梯田,看到了房子,找到了这个世外桃源 –-- 翠玉乡宜低村!我们像小孩子一样,放声欢呼,司机大哥也笑了起来。

      车子开进村头,就不能再往前了。村头两个玩耍的小女孩,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们。我们兴奋地跳下车,跑到她们跟前。开始时,小女孩腼腆地不说话,PM拿出我们仅剩的咖啡糖分给她们,小女孩拿着糖笑了。看到她甜甜的笑容,让我不禁忘记了疲惫和饥饿,我笑了。

后话:在第二天下山后,司机大哥说,其实一共破了三个轮胎,车子是跛着一个轮子熬下来的。除了赵云,我们张大嘴巴惊呼,“啊!”

======================================================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今天,我怀疑了。这里虽然成了路,却人迹罕至。这艰难的山路,是山里人生存挣扎的结果,然而因为它的艰难和遥远,并没有改变宜低村被人遗忘的事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