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格姆传说中的历史构拟(一)
来源: | 作者:格则多吉 | 发布时间: 2014-10-21 | 1357 次浏览 | 分享到:

    很久很久以前,在格姆山下的村庄里,有一个美丽聪慧、勤劳灵巧的姑娘,她出生七天就会说话,声音象鸟儿一样动听。三个月大就知道许多事情,一般的大人比不上她。到了三岁的时候,已经长得象别人十八岁了。她一天能织出十几丈麻布,在她织布时,可以把看到的一切都织在麻布上,比如天上的云彩、大雁、彩虹,地上的鲜花、蝴蝶、鸟儿,织出的麻布非常漂亮,她在整个地区声名远扬。当时无数小伙都去追求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她中意的。她对所有来见她的追求者们,每个人都会送一条漂亮的花腰带,所以当时的人们都赞美她。今天,姑娘送花腰带给自己喜欢的男人这个传统源自这里。花腰带演变成了定情物。              

 

       后来,这个姑娘的名声传到了天上,天上的一个男神喜欢上了她,有一天,天神刮起一阵大旋风把姑娘卷上了天空,这时整个永宁坝上的人们都知道了,大家一起喊叫起来,整个坝子上一片沸腾。吓着了天神,天神心一慌,把姑娘放了,但是可惜的是她没法再回到人间了。从此后她的身体附在格姆山顶的山崖上,而灵魂化身为一个女神,身穿白衣白裙,骑着一只白鹿,右手握一支横笛,左手拿一株珍珠树。每天巡游在格姆山上,护佑着山下的所有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个姑娘就是格姆女神,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这个说法普遍一些。                      

   

      通过这个传说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比如说:织麻布,这个故事里格姆的时代已经织麻布了,以就是说告别了穿兽皮的时代,能够在麻布上熟练编织各种花纹,说明技艺已经很好了,这是直接的信息,间接的信息是:织麻布需要很麻,那时可能有一些野生的资源,今天在一些小河边偶尔能看到一两株野生的,如果是全民都织布的话可能不够,需要每户人家都种一些。种麻就要耕地,需要训练耕牛来犁田,传说中最早提到耕牛的是关于泸沽湖形成的传说里。那条卡在石洞中的鱼是用九对耕牛拖拽出来的,说明那时已经有了训练有素的耕牛了。              

   

    在洛水村的南面山坡上有个地名叫做撒撸窝,麻的意思;,田的意思;,上面或者山坡的意思。这个地名很普通,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地名特别是因为他的古老,达巴巫师们在为逝者送魂的经文里,这个地区的每个灵魂都要经过这个地方,洛属撒撸窝。说明这片麻田的历史很久远了。令人困惑的是一般的麻都是种植在水方便的地方,我小时候见过的都是种在湖边的,而这个地方没水,离湖边以很远,洛水下村东头有个地名叫撒撸曼就在湖边上,撒撸麻田下面。

                                    

       听老人讲,古时候我们是住在今天湖周围的山上,湖水退下去以后才搬到今天湖边的位置上,分析这个地名,这个说法是对的。湖水没有从四川泸沽湖镇的草海溢出之前,水位就在洛水村后山脚下,那个叫撒撸窝的地方那时就在湖边上。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种麻织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老人们常说纳哈沃,纳几批意思是纳的饭是元根,纳的衣服是麻布。人去逝后都要用一些麻布来捆绑,使用麻布的历史以非常久远了。

    

        土著的摩梭人在泸沽湖周围繁衍生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在没文字记录和墓葬考古等等条件下,我们只能通过传说故事来构拟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了。我们可以通过泸沽湖公益中心这个平台,讲讲我们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和更多人去分享,讨论,研究。这里没有权威,更没有专家,只有一群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人,在讲自己家里世世代代传诵的故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