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摩梭人的火文化
来源: | 作者:摘选自《摩梭人生态文化研究》,作者杨红 | 发布时间: 2014-11-01 | 1586 次浏览 | 分享到:

    摩梭人对火是极为崇敬的。火不仅给人类带来温暖、光明,还可以烧烹食物、驱走野兽、驱散内心的恐怖,但火又是那样的强大,许多东西在它的肆虐下变成灰烬。因此,摩梭人十分敬畏火,视其为了不起的神灵加以崇拜。


    摩梭人家家都有一个火塘,位于祖母屋内。火塘上供奉的是火神。火神像前有个礼品台,礼品台前有个锅庄台。摩梭人相信人去世以后,灵魂并不会消失,而是存在于每个家庭的锅庄台里。摩梭人从不扫墓,而是每天一日三餐,每一个菜、每一锅饭都分出一点放在锅庄台上,说一声“冲多”(请祖先、火神吃饭的意思),这就是“敬锅庄”。 


       摩梭人的祖母屋的门槛很高,门框很低,每当走进祖母屋的时候,必须头低一点,脚步抬高一点,这表示给家里供奉的火神和祖先,包括长辈敬过礼了。摩梭人白天在火塘上煮饭、炒菜,晚上整个家庭的人都围坐在火塘边喝茶聊天,非常愉快,解除一天的疲劳,家庭事务一般也就在这时候商量决定了。


    在修建木楞房时,要举行“进火”仪式。不管木楞房修建完毕与否,选择属水的一天,在本家族中选出一名属命为水的男子和一名属命为火的女子完成“进火”仪式的全部操作过程。生火的时间必须是在太阳初照山冈之时。时辰一到,首先由房主放土炮九声,随之男子立即点燃火把从正房的后门进入,而女子也在同一时间背着水从前门进入,二人相遇后,同时走向火塘,男的用最快的速度点燃上下两个火塘的火,女的也同样用最快的速度立即烧水,这一点火仪式有着双重的意识:其一是水克火,让木楞房永远不发生火灾;其二是全家人的生活都过得红红火火,财源像水一样源源不断。接下来就请喇嘛念经,让佛祖保佑主人家平安,全家人和睦团结、牛羊肥壮、吉祥如意。然后主人家摆宴答谢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晚上,前来庆贺的亲戚朋友又举行盛大的“甲搓体”舞会,以示祝贺。由这个民俗,我们可以看到,摩梭人对火的敬畏之情和他们对安全用火的强烈愿望。


    但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摩梭人充分了解火的威力,知道火对木罗子这种建筑的危险性,并且摩梭人的祖母屋内的火塘,燃烧着被称为“青冈树”的木柴,火塘内的火一旦点燃,就要保证千年不能熄灭。由于这些独特的文化习俗、理念和摩梭民居独特的建筑结构,摩梭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消防经”。每天晚上零时左右,各村寨都有一名固定的或者是轮流值更的人员吹海螺,几声海螺声响后,便高呼:“木拉哈------!木拉哈------!!”时时提醒人们风干物燥,小心火烛,做到警钟长鸣。此外,摩梭人也有良好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只要锅庄的火在燃烧,就保证人不离开,一旦人要离开和晚上睡觉前,都会用一个较大的瓷盘反扣在锅庄上面,防止火星飞溅,引燃木罗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近两年,电灯、电视、电炊具等家用电器逐渐进入了摩梭家庭,为防止短路、过载、接触电阻过大引燃由松木堆摞的木罗子(松木中含有松油,易燃烧),绝大多数电器线路的铺设都采用了穿PVC管保护,以确保万无一失。  

 

注: 摘选自《摩梭人生态文化研究》,作者杨红,为四川省乐至县人,汉族。1987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生物系。现供职于西昌学院,硕士,生物学副教授。长期从事于凉山地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开发工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