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路在前方(三)孩子,你的未来不是梦 I
来源: | 作者:梓箬(撰文于2008年6月) | 发布时间: 2014-07-29 | 3013 次浏览 | 分享到:

宜低完小校门

      清晨8点的宜低村静谧安详,小冬和赵云一大早就溜到村子里到处看,我和PM到学校时高年班的孩子们已经结束早课回到宿舍,只剩下值日生在打扫教室。三列破旧的砖房就是教学楼了,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两个教室之间的小隔间就是老师的宿舍。苍夷的长书桌,有的桌面上还刻了孩子的名字,细细的长木凳,水泥糊的黑板,正前方的小方桌用砖头垫高了脚,上面铺张报纸,便是老师的讲坛。斑驳的墙上挂着学生守则,黑板上方快要剥落的红字条还能清晰地看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很多窗格子的玻璃都没了,钉上了小木板来挡风雨,快要脱落的窗页便用木条固定死。房顶吊着昏暗的小灯泡,没有日光灯,也没有风扇。

 

      虽然破旧,但还勉强称得上“窗明几净”的教室,对比孩子们住的地方,那简直是天与地的区别。当我第一眼看到孩子们的宿舍,就感到揪心的痛。在教学楼后面,一栋矮矮的木砖房歪歪斜斜地立在那里,一副将要倒塌的样子。除了“基座”是砖块砌起来的,屋顶和隔墙都是木板。就凭这单薄的木板,如何能抵御冬天寒风的侵袭?廊顶还破了好多的大洞,只要一下雨,必定屋漏不止。一共就四个房间,两头的两间大的,一间是男生宿舍,另一间是厨房,而中间的两小间是女生宿舍。看见我们来,起初孩子们还不好意思地躲闪,后来就大大方方地把我们让进屋里,站在相机前让我们拍照。

      我走进其中一间女生宿舍,非常的黑,唯一的窗户因为没有玻璃,用厚纸皮封起来了,若不是门开着让光线透进来,我根本看不清房间里的一切。大概十平米多的小房间里拥挤地摆了三张上下铺的小床,我以为住了六个学生,但孩子们说,住八个人。“六张床怎么睡八个人呢?”“这张床睡两个,这张床也睡两个。”孩子们指给我看。80公分宽的小床,每天挤两个孩子。脚下不小心碰到什么东西“哐当”响了一下,我低头看,不禁吃了一惊:黑压压的一摊,是孩子们的锅碗杯子和用来装水的塑胶筒,因为没有杂物架也没有桌子,只能全部堆在地上。每个小锅里里外外都烧得黑黑的,用相机加强光拍出来后发现地上躺着米粒、锅巴和菜叶子这些垃圾,还有墙上剥落的灰,当时因为室内太黑,根本注意不到。我给站在床边的清秀女孩拍了个照片,她床头的木箱子上还放着课本和断齿的梳子。

 

      孩子们兴奋地在我们身边转来转去,听到说要给他们拍集体照,便高兴地聚在一起让我们拍。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并没有将孩子们压垮,面对镜头,他们的笑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

 

      离上课时间不到半小时了,木老师过来督促孩子们做早饭,我们也赶紧催促孩子们去做饭。跟着孩子们进入“厨房”,立刻就被厨房混浊的空气熏得直掉眼泪。这叫什么厨房呀!黑不溜秋的屋子,一个窗口都没有,沿着墙角砌了一排矮墩墩的小灶,孩子们就蹲在小灶前烧柴火煮食。弥漫的烟雾几乎掩盖了所有的视线,屋顶的小天窗(还是破洞?)射进来的一缕阳光,便是唯一的光亮。一堆堆的火焰在黑暗中跳跃,也烧透了我们的心。

 

       我非常不安地走出厨房,碰到从外面回来的小冬。小冬给我看他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水沟呀,一条混浊的水沟。”小冬很认真地说,“这就是他们打水吃的地方。想不到吧!不是亲眼看见,我也不能相信!”早课后,一个男孩提着两个塑胶筒(装食用油的那种)说去打水煮饭,小冬便一路尾随他穿过村里的小路,去到地势略高的一处水渠边。当看到男孩蹲下在水渠里往塑胶筒灌水时,小冬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泥坡上开出的一条露天的浅浅小水渠把山水从高处沿引而下,穿过村子,一直流到村口,渠底没有作过修葺,黄泥底,下游的水面还漂着树叶和其他生活垃圾。你能想像吗?这就是全村人的生活水源,人们在水渠里汲水煮食,在水渠边淘水洗衣;小猪、小鸡、小鸭和狗狗渴了也会跑到水渠边来喝水。无论在学校或我们走访过的村民家里,我们都没有看见任何的净水设备,村民们是名副其实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条件的村民家,会买来塑胶管从水渠上游接水引到自己家里。学校没有引水设施,孩子们必须走上好长的一段路到水渠上游打水,每天至少来回两趟。曹校长跟我们提过,最希望的是能在校内修个蓄水池,6、7平方米就够了,用塑胶管从上游引水下来,那样孩子们就不用每天花时间来来回回地上山打水,特别是在大风雨的时候,小孩子上山打水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在市里买材料(镇上材料价格反而贵),再按照当地的造价,应该4千元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这个小数目学校也拿不出来。曹校长说他已经向镇教育局提交了要求修建蓄水池的申请,但是一年多过去了,他也追问过好几次,教育局至今都没有批复。


      各年级的孩子陆续到校,校园变得朝气起来。我好奇地看着孩子们手里挥舞着的一捆捆小树枝,问道,“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孩子们你推我我推你、嘻嘻哈哈地笑起来。我追问,“干什么用的?”孩子们说,“用来扫地的。”原来如此。看到赵云,我得意地指着枝条捆问他,“你知道这是干嘛用的吗?”“扫地嘛!”赵云不假思索地回答。哎,看来我是太孤陋寡闻了。“过来排好,给你们照相!”随着赵云一声招呼,蹦蹦跳跳的大小孩子们立刻“噢噢”叫着,兴高采烈地排好队,乐呵呵地对着相机咧开嘴。受到这群快乐天使的感染,我们也乐了

      趁着校长组织孩子们到操场听我们上大课的空隙,木老师叫上十几个高年级的孩子跟我们到车上搬运衣服。我们准备在宜低完小发放三大包的衣服,是丽江志愿者收集回来的人们捐赠的旧衣。衣服很重,三四个大孩子抬一包,费劲地搬到学校。

       听到说城里来的哥哥姐姐要给他们上课,孩子们迅速地搬着小板凳跑到操场,不一会就分年级在操场上排排坐好,好奇又兴奋地看着我们。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够,我们本来只是打算和4~6年级的孩子有个互动,没想到校长把所有年级的孩子都叫出来了。“这怎么办?”我们聚在一起商量。赵云的意思是:课照上,至于孩子们能理解和吸收多少是他们自己的事,因为每个孩子的资质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就算年纪小,他能听进去的话就是有用的;就算年纪大,听不进去也没用。按我们前一晚上安排好的分工,由赵云负责摄影和录像,我负责主讲,PM和小冬助理并拍照。

       完全没有在一大堆孩子面前上课的经验,一开始就有点懵了,完全不记得前天晚上商量好的程序。同志们示意我“开始”,孩子们都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只好脑筋急转弯,硬着头皮-----开始。首先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我们自己,告诉孩子们我们从哪里来。有的孩子知道丽江,有的不知道,基本没有孩子知道广州和上海。我说,“小冬哥哥从北京来。你们知道北京在哪里吗?”“不知道----”孩子们齐声答到。哈?我们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我说,“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哦。你们不知道吗?”孩子们答,“不知道----”小冬这会可急了,“你们知道故宫吗?知道天安门吗?课本上不是有学过天安门的吗?”一些孩子点头,一些孩子摇头,在底下议论起来。我相信在城市里,一个幼儿园学前班的孩子都能告诉你,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在我们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里,有“我爱北京天安门”。我很想知道,当宜低村的老师一字一句地教孩子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他知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知不知道他作为一个知识引路人的职责,这句话远远不止是七个字那么简单。也许我们没有权利指责老师们什么,再追究什么,毕竟,在一个如此偏僻的乡村里教书认字已经是很难得,但是,这些孩子是这个地方,乃至国家的未来呀!我们很严肃地告诉孩子们,“你们必须要记住: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我们是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我问孩子们,“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我们很希望有孩子能勇敢站起来,主动说出自己的梦想,但可惜没有,本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糖果的诱惑力不够,还是缺乏自信?我们特意走到高年级的孩子们跟前,大部分孩子低着头,有些孩子似乎想说些什么,却没有勇气,偷偷瞄了我们一眼,又躲起来。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地点名了,直接搂着眼前的孩子的就问,“这个同学,告诉大家,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一连提问了二十几个孩子,男生女生,从高年级问到低年级。至少有1/4的孩子什么也答不出来,他们从没思考过自己的未来。而在我们得到的答案中,没有一个孩子说要做农民,最多的是“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想当老师,只有一个孩子能说出理由:因为喜欢读书。--- 在孩子心目中,老师就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在回答要“当老师”的孩子里,我发现有部分孩子并非真是理想当老师,她们只是在复制别人的答案而已 --- 在当我进一步与她们对话想了解她们更多的想法时,她们哑口无言,因为事实上她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将来。我是否可以将这种现象理解为应试教育的悲哀?也许她们的老师会教:记住标准答案,不要在你的卷子上留有空白。她们不理解的,也不去思考,只是盲目地复制答案。但是这次,她们运用错误了。也许她们还不明白,人生不是复制品,她们的未来也没有标准答案。自己的路要自己选择,自己走。我要求她们回去后认真地想想,到底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不能因为旁边的同学说要当老师,你就说我也当老师。她是她,你是你,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相反,有些孩子的梦想很是让我们欢欣鼓舞。听听他们的话 ---

一五年级女生:“我想当医生,因为我想帮助很多很多的人。”

一四年级男生:“我要做发明家,发明一个大口袋,想要什么从口袋里就能拿出什么,我要把这里变成一个大城市!”

另一三年级男生:“我要当发明家,发明好多好多东西,全世界都没有的东西。”

一六年级男生:“我要做设计师,设计机器人。老师工作太辛苦了,我要设计个机器人,用机器人来代替。”

一四年级女生:“我想当警察,捉坏人。”我问她,“做警察很辛苦的,你是女孩子,你不怕吗?你不怕坏人吗?”小女孩说,“我不怕!我把坏人捉起来,保护好人。”我祝愿,她将来一定成为闪耀的警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