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公益中心

LUGUHU PUBLIC

标题摘要内容


摩梭人的祭锅庄--除秽祈福
来源:节选自《苯教文化之旅》 | 作者:杨学政,萧霁虹 | 发布时间: 2014-11-12 | 1990 次浏览 | 分享到:

    摩梭人的达巴教崇拜光明,光明的象征是火和火塘。

   

    摩梭人的房屋别具一格,是用圆木垒成的木楞房,围成四合院,在院子的右边是母房,也叫正房,这是摩梭人家庭议事、炊事和祭祀的场所。母房结构复杂,一般进门后有一条狭长走廊,走廊内的房屋又被隔成三间,左侧是主妇的起居室,右侧用来做大灶,煮猪食或酿酒,并放置生产工具。中间是正屋,正屋中最显眼的便是设在一角的火塘。火塘上方是锅庄和祭锅庄时摆放供品的平台,锅庄所靠的壁上,有一块泥塑或硬纸板,上面或塑或画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宝等图像,这是摩梭人崇敬的火塘神-----阿依藏巴拉。火塘下方立着两个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这两根柱为一棵树所制,树的顶上一节做男柱,根部一节做女柱,摩梭人举行成丁礼时,男子必须在男柱旁边仪式,女子则在女柱旁边仪式。

   

    摩梭人在诸神中祭祀和赞颂最多的是火塘神,火塘神还兼有祖先神和生育神的意义。达巴教将火作为光明、兴旺、吉祥、繁殖的象征,摩梭人家里的火塘之火要昼夜不灭,尤其是清晨,火塘里的火焰旺盛,火星迸溅,并发呼呼的燃烧声,即象征吉祥,预兆当日有远方客人来临,并有财运;若火塘里的火忽燃忽熄,冒烟不燃火,烧柴冒气泡,则预兆当日有晦气,做事必倒霉,出现这种现象,家长会因此不愉快,全家人也心情沉重。摩梭人家庭至今仍保持着一日三餐前例行祭祀火塘神阿依藏巴拉的传统习俗,家长要放少许当餐食物于火塘三脚架上,并诵曰:“绰夺!绰夺!”(颂词)

   

    达巴教认为鬼邪惧怕光明,火能除邪驱鬼,达巴为人作法事时,也要借助火神的力量驱逐鬼邪,消灾祛殃。摩梭人村寨若发生重大瘟疫,即请达巴驱瘟鬼。这时要念诵《阿依藏巴拉赞火经》,达巴手执火把,舞刀撒炭灰,厉声呵斥瘟鬼,然后把代替瘟鬼的面偶和木牌抛入火塘中焚烧,表示瘟鬼已被火神吞噬,不再作祟人畜。


    摩梭人是个拜火的民族,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拜火习俗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禁忌很多。如忌任何人跨过火塘,忌泼水在火塘里,野外生产时所烧的篝火不能用水扑灭,只能用石块和泥灰掩熄。偏僻山区的摩梭人甚至不敢用嘴吹灭灯火和火把,只能用什物把灯火罩灭,将火把插入灰中熄灭。摩梭人信奉火塘具有影响生殖繁衍的力量,赋有生殖神的意义,所以在婚礼中,达巴要为新婚夫妇念《祭火塘经》,祈求新婚夫妇生育旺盛,人丁兴旺。  


        摩梭人现金仍保持着古老的锅庄舞,即围着篝火舞蹈,这是一种在许多民族中流行的典型的拜火舞蹈。锅庄藏语叫“卓”(吉祥的歌舞),也叫“歌谐”(圆圈舞)。一般来说,在拉萨、山南、日喀则等雅鲁藏布江流域,把这种圆圈舞叫歌谐,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云南的藏区,则称之为锅庄。人们排列成行,手拉着手,臂连着臂,跟着领舞,围着火塘,且歌且舞,顿地为节,舞姿热烈、奔放,以此来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更多